• <video id="muzc1"></video>
    <source id="muzc1"><span id="muzc1"><delect id="muzc1"></delect></span></source>
        1. <video id="muzc1"></video>
              推動“個人碳賬戶”發展需要多元化的激勵機制
                發布時間:2023-02-02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復制網址 打印
              摘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并具體地指出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個人碳賬戶與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和碳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發展個人碳賬戶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方式。

              然而,個人碳賬戶剛剛起步,存在許多問題,如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和平臺的公信力欠缺、個人碳普惠的激勵效果有限、數據等要素的互通性有待加強等問題,對個人碳賬戶的發展和可持續性造成一定影響。

              個人碳賬戶在數據歸集中需要防止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與濫用。盡管銀行系統承諾使用國密算法對數據全程加密,電商平臺也曾表示將不斷加強信息安全源頭治理,但各平臺目前并未出臺詳細的數據源管理文件,消費者依然面臨個人數據隱私被侵犯的風險,且個人碳賬戶中涉及客戶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綠色行為,碳減排平臺的信息采集過程將會加大用戶數據泄露風險。

              為增強平臺公信力,保證用戶信息安全,需要對商業平臺收集個人信息時的行為進行約束,通過出臺有針對性的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政策約束個人碳賬戶平臺,保護個人碳賬戶的隱私。同時,需要保障減排計算方式的合理性,核算減排量的第三方機構需要具有權威性,并依據國家有關標準進行碳賬戶核算,減排計算方式需要進一步公開透明化。此外,需要堅持個人碳賬戶的自愿性原則,鼓勵市民自主申請建立,杜絕強制性捆綁。

              因此,個人碳賬戶的建立需政府制定科學規范的方法,提高用戶覆蓋面,建立統一有效的低碳行為計量方法與信息追溯渠道,明確主權歸屬,為用戶提供更加可靠的大數據服務,防范信息泄露風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個人碳賬戶的建立無疑會極大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從而推動消費側的綠色低碳轉型。然而,個人碳賬戶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涉及面相對較窄,現有積分兌換政策對用戶的吸引力不是很大,激勵效果不夠明顯。由于個人碳普惠的激勵效果有限,應進一步考慮激勵的多樣化問題,搭配國家相關政策共同推動,將目前地域化、單一平臺的碳減排數據打通并聯合起來,形成數據互通的全國性個人碳賬戶,逐步為個人碳減排與全國碳市場構建橋梁。

              推動個人碳賬戶的發展,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激勵機制,推動政府、企業、社會公眾等多方參與,連接消費與生產,形成資源運用閉環。有分析認為,我國的個人碳減排機制尚需要進行體系化建設,從而更好地引導綠色消費生活。那么,個人碳減排機制體系化建設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首先,需要制定統一的碳減排測算標準。需要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減排特性,綜合考量居民在生產、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性,以同時促進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為目標。需要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國家層面標準,同時涵蓋商業平臺的用戶基礎和社會認可的碳減排計算標準。在標準化方面,要做到盡量翔實、覆蓋全面,具體到每個商品、每種出行方式的碳排放量,在碳減排核算中,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利用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測量,同時保障客戶隱私。

              其次,可以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的技術支持。個人碳賬戶的建立需要互聯網等社會平臺的參與和支持,為用戶參與減碳提供豐富的場景。在整合不同領域眾多企業的碳減排核算、處理綠色積分消納的過程中,將面臨減排行為涉及面廣、碳排放行為分散、數據信息是否真實可靠以及是否重復計算、用戶信息的保密性等問題,為實現科學統計與精準測算,需要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提供高效的技術支持。

              再次,盡快壯大用戶規模。未來需要建立統一的個人碳賬戶交易機制,不斷完善制度體系,統一數據采集與核算標準,不斷促進個人碳賬戶向全民時代邁進。在此基礎上,需要通過平臺設計,將個人碳賬戶組織起來與減排企業進行交易,然后再將交易獲得的收益返還給個人,從而將個人碳減排融入企業間的碳交易中。

              最后,盡可能降低交易成本。受經濟發展階段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目前個人碳賬戶參與個體較多,產生了更高的市場建設成本,且個人碳交易設計的核算與監管及交易成本也相對較大。需要通過新技術降低個人減排成本,例如通過簡化減排方法來降低交易成本,或是將較小的單個個體集合起來,用整體去交易,交易完再分散進行支付和激勵。

              (林伯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相關附件
              ·
                 相關文檔
              聯系我們    |    網站介紹    |    技術支持    |    關于我們
              Copyright ? 2012 版權所有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 京ICP備1201042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10390號

              人妻丰满熟妇一区二区三|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亚洲|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