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muzc1"></video>
    <source id="muzc1"><span id="muzc1"><delect id="muzc1"></delect></span></source>
        1. <video id="muzc1"></video>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3-01-17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 復制網址 打印
              摘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這為新時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具體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是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動副中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古今同輝、文旅融合的人文之城。

                堅持守正創新,傳承運河文脈。深入開展大運河文化挖掘闡釋,全面梳理大運河沿線文物古跡、文化檔案和典籍資源,系統研究通州歷史維度上的運河文化、城市副中心建設背景下的運河文化、全球視域中的運河文化,科學闡釋大運河獨特的精神內核、歷史文化和時代價值,擦亮千年運河這張中華文化金名片。全面實施大運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堅持保護第一,按照一河三城格局,推動大運河沿線遺址遺存、重點片區歷史風貌、古村落及周邊環境的整體保護,展現運河標志性歷史文化景觀。認真做好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保護與保存,培育運河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最大限度留住運河記憶。

                著眼國際標準,打造文旅地標。如果說大運河是彰顯副中心古都風韻的核心標識,那么,文化旅游區就是展現副中心時代風貌的重要承載。環球度假區要打造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國際級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區要建成文旅商融合發展、新型文體旅游融合發展雙示范區。用足用好兩區政策紅利,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圍繞許可辦理、內容審核、活動審批等事項,探索演藝、影視、數字經濟、藝術品交易等方面先行先試政策,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更好地融通世界、鏈接全球。

                順應群眾期待,豐富文旅供給。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深化文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滿足新形勢下多層次、多樣化的文旅消費需求。著力提升品質;參照高等級景區創建標準,完善文化旅游基本公共服務,注重在軟硬件細節上下功夫,提升景區風貌。推動特色發展;專注細分領域,針對不同客群開發紅色游、康養游、生態游、人文游、親子游、研學游、民俗游,大力發展精而特的定制主題游。著眼年輕客群出游曬照、社交互動的剛需,堅持因地制宜、主客共享,融入潮流元素,打造新的網紅打卡地。深化多元融合;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文旅、商業、體育、科技相互賦能,推動多種形式的產品、場景、業態融合創新。

                依托良好生態,提升文旅體驗。副中心多河富水、水清岸綠,13條河流蜿蜒貫穿,森林覆蓋率超過34%,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布局正在加速形成。要緊緊依托這些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暢游,豐富群眾泛舟運河上、漫步森林中的美好體驗。堅持文旅開發與生態保護統籌推進,始終牢記良好生態是文旅發展的源頭活水,以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守住文旅開發絕不能以破壞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為代價這條底線,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深化區域協同,促進文旅聯動。就發展文化旅游而言,既要各美其美,又要美美與共。副中心文旅產業發展要立足一區一河三鎮整體格局,著眼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加強統籌謀劃,將各類文旅資源連珠成串,在協調聯動中拓寬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后勁。深入推進京津冀區域文旅產業一體化發展。強化與津冀兩地特別是與廊坊北三縣的深入對接,加強文旅產業協同和重大項目統籌,推進文化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共用、文旅節展賽事活動共辦,依托北運河跨省通航推進區域旅游交通一體化,打造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區域性、標志性文旅品牌。

              (楊磊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通州區副區長)

                 相關附件
              ·
                 相關文檔
              聯系我們    |    網站介紹    |    技術支持    |    關于我們
              Copyright ? 2012 版權所有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 京ICP備1201042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10390號

              人妻丰满熟妇一区二区三|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亚洲|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